浸润多年,我对朝鲜王朝的历史也充满着感情和敬意。
尤其是壬辰战争,明朝和朝鲜联军浴血奋战,击溃了强大的倭军。李舜臣则是朝鲜民族伟大的英雄,因此,多年以来,壬辰战争电影中,“不灭的李舜臣”抗击倭军是这类题材的重要核心主题。
从前看过《鸣梁海战》,这一部《闲山岛海战》,大体的思路也是如此,展示李舜臣所面对的艰难困局,他坚韧不拔,智慧和勇气都超乎常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电影技术的进步,倒置剧情的浮夸。跟《鸣梁海战》一样,朝鲜海军对付倭军,龟船的战斗力被无限拔高,消灭敌人,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如果真有这样的战斗力,那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怎么还需要战斗八年呢?
我深切了解,李舜臣将军是韩国史上伟大英雄,但是这种脱离历史事实,剧情浮夸,不仅损害了电影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也损害了说服力。
每次看完这类电影,我们总会问,这是真的吗?难以置信。
塑造人物,还是要从人物本身着手,这部电影里对李舜臣的塑造是扁平的,重点全放在神乎其神的龟船海战上,而我们看不到一个能感染观众,触动心灵的伟大英雄。
6分。金汉珉编剧导演、朴海日主演作品。
可圈可点。毕竟我大明王朝,郑和也下过西洋,但华语导演无一人可以拍出一场像模像样的海战。
倭国将领胁坂安治率舰队进入朝鲜,目标直指大明王朝的天津城,朝鲜皇帝吓得仓皇逃窜。李水师李舜臣坚壁清野,誓死和胁坂一战。
双方终极之战不约而同选择在见梁海峡。胁坂安治的策略是诱敌深入,围而歼之;李水使的策略是引蛇出洞,布好战阵,一网打尽。胁坂安治的舰队数量惊人,战斗力爆表,而李水使有令海上不寒而栗的龟甲舰。
最终李水使凭借着惊人的冷静,耐心的等待,将胁坂安治的舰队引入阵中,尽数歼灭。
场面十分火爆,值回票价。
弱在细节的表现,比如海浪、天气、风速与人物的服饰甚至胡须的关系,比如船体破裂爆炸的细节等等都经不起推敲。而大场景震撼之余,片中的文戏明显偏弱,战争不仅考验将领的谋略与勇敢,更要反思战争的残酷与失去的人性。
这恰好是许多战争片所缺失的。
对对对,导演说的对,日本国和韩国都很大,都是超级大国!壬辰倭乱的时候是大国,现在更是不得了!
辽东半岛和山东被半岛估计是被导演吃了!导演千万别说图里两个“小撅撅”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这么一点点可赶不上导演的脑仁大!
对对对,导演说的对,日本国和韩国都很大,都是超级大国!壬辰倭乱的时候是大国,现在更是不得了!
辽东半岛和山东被半岛估计是被导演吃了!导演千万别说图里两个“小撅撅”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这么一点点可赶不上导演的脑仁大!
对对对,导演说的对,日本国和韩国都很大,都是超级大国!壬辰倭乱的时候是大国,现在更是不得了!
辽东半岛和山东被半岛估计是被导演吃了!导演千万别说图里两个“小撅撅”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这么一点点可赶不上导演的脑仁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R君说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辛弃疾《浪淘沙.身世酒杯中》)
韩国影史上第一次突破1000万观影人次,1000亿韩元票房(最终为1760万观影人次,及1367亿韩元票房,约合7.65亿人民币)的韩国电影作品,是2014年的《鸣梁海战》。
这部讲述韩朝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大将李舜臣在1597年秋天在鸣梁海峡,利用了对地形及潮汐的熟悉,以区区12艘战舰却击退200多艘日军战舰,还击毙日军水师总指挥来岛通总(也是在整个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中唯一战死的日本大名)的战争史诗,在韩国电影中的位置,基本相当于今天《长津湖》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和成就。
所以,显而易见,这样的作品一定会有续集问世.......
终于,大约也是因为疫情耽搁,整整8年之后,原导演金汉珉终于带着《鸣梁海战》的前传《闲山:龙的出现》再度成为韩国院线的顶流.......
电影本身拍的肯定不差,无论从战争场面、节奏把握以及一些细节雕琢,依然是上乘作品。尤其是本作对于反面角色,日军的海军总指挥肋坂安治的人物着墨,比前作一味充满莽武的来岛通总,要丰富和深入的多。
但是,也许因为受限于剧本和故事本身的背景,对比前作,对于主角李舜臣的刻画和描绘,就弱了许多.......
实际上,闲山岛海战基本上才是李舜臣的成名之战。
虽然在此之前,李舜臣作为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相当于中国海军军区司令岗位),1591年开始已经开发研制了著名的龟船(1592年4月日本开始入侵朝鲜),并且和同仁全罗右道水使李亿祺、庆尚右水使云均等已经在玉浦海战、合浦海战、赤珍浦海战和泗川海战、唐浦海战和唐项浦海战中其实都已经多次击败过日本水军,但相对而言,这些海战基本上朝鲜水军与日本水军的军舰数量都相差不多,大多属于遭遇战,甚至朝鲜水军对日本水军的偷袭战,因而在历史上地位不强。
但闲山之战,则是历史上相对重要的战役。
由于日本攻击朝鲜半岛,必须通过水上交通,运输军力和物资,所以保障海上通道的安全对整个“文禄庆长之役”(日本历史上对这场朝鲜战争的称法)属于相当核心的需要。
日本水军在前面几次海战失利后意识到李舜臣所带领的朝鲜水军对整个战局的威胁,因而在闲山之战中,其实是第一次大规模侵巢出动,寻求与朝鲜水军的决战(日军一向有这样的风格,喜欢玩各类“太阁立志”和“信长野望”的用户都应该非常熟悉)。同时,除了水军的兵分三路的全面压上,日军还调集陆军从陆地攻击朝鲜水师基地,试图一次性彻底解决朝鲜水师的威胁。
而时年约47岁的李舜臣,在兵力略处下风的情况下,巧妙利用战术谋略和对地形水流的熟悉,成功以“鹤翼阵”大破日本水军。(这阵法展示算是本作中一大亮点,在各种影视作品中,能比较清晰展示古代战阵安排和作用的大概也只有吴宇森的《赤壁》和本作了)
闲山之战,各类历史记录中消灭日军舰只的数量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在50-60艘左右的数量。但因为是海军主力决战失利,所以对整个朝鲜战局都有一定影响,不仅不能实现日军“海陆并进”的协同战略,通过海军给陆军提供攻击支持,还让整个日本到朝鲜的海上补给线都面临着威胁。
因而,闲山岛海战算是让日军真正领略到李舜臣的威胁,日军侵朝军总指挥小西行长甚至认为李舜臣是日军侵朝战争取胜的重大障碍,需要尽快除去。(这也是为啥在《鸣梁海战》中,日军水军几位著名的将领肋坂安治、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这些几乎和闲山同一批面对过李舜臣的,都显得心有余悸。而唯有当时刚从日本过来,没有吃过苦头的来岛通总趾高气昂......结果就是,自觉牛逼、不知死活的人果然战死了......)
在闲山岛海战之后,朝日2军又在安骨浦海战中再次交手,日军再次失利。之后日本水军就基本采用了守势,直到明朝军队取得平壤大捷后,形成整个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结束,双方休兵议和状态。
但遗憾的是,在本作中,作为绝对主角的李舜臣,在演绎中显得过于沉稳而寡言,但威势不够。对比《鸣梁海战》中甚至亲身带军冲锋激发下属军队的形象,虚弱了很多。(而实际上,前作扮演李舜臣的,可是韩国老戏骨崔珉植,这稳稳的压阵感确实比本作的主演朴海日要强的太多......)
因而,从整体而言,《闲山:龙的出现》的确没有超越《鸣梁海战》的高度,但放在世界海战影片中,也依然可以算是顶级作品之一了。
历史上的闲山海战
谈战争,当然离不开《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开篇《始计篇》就写道: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这段话的解释核心自然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但如果更仔细的说,就是将领必须做到知己知彼,除了了解对手的情况和自己军队下属将领及军士的能力外,并且非常了解各项对战争影响的环境要素,比如气候、地形、环境特点,同时必须要做到练兵到位,赏罚分明,军令如山。
除了龟船这一黑科技武器,朝鲜军队无论在质量数量上当然是不如日军了。(甚至在日常武器上,日军大量配备了铁炮(原始步枪),并且经历过大量战国时代诸侯交战的历练,也都大大优于朝鲜军队的武器配置)
对比陆军的节节败退,李舜臣的水军在整个万历朝鲜战场上表现都属于相当出色的,几乎属于另类般的存在。
除了他本身对于战意的坚定和天生的不屈精神,无论在《鸣梁海战》还是《闲山》中,他对于每场战争本身的准备都是相当充分的。
在历史中,闲山之战是一场充分展现《孙子兵法》对阵的战斗:
李舜臣从开始就选好了闲山岛附近宽阔又水深的海域作为整个战场,而避免了和日军在狭窄的水道里进行缠斗。(缠斗基本上是战舰挤在一块,船上的军队跳到对方舰只上进行肉搏。实际上,一旦缠斗,以日军的凶悍、装备和基本素质,朝军很难抵御。而李舜臣和明朝将领邓子龙在最后露梁海战时双双殉国的战役中,就是在狭窄的海道中截击退却的日本海军,最终被日本军队在登舰混战中射中。)是为地利。
而利用日军军内意见不合的优势(当时日军2位主将肋坂安治和加藤嘉明意见不合。在电影中也有所表现,但现实应该没有电影中这么夸张甚至严重内讧),急于求战立功而又轻敌的心理,先用小股部队引诱敌人。结果加藤嘉明果然没有经得住诱惑,而先破阵出发,引发整个日军舰队尾随而进,掉入朝鲜水军的包围圈。是为人和。
同时,在前期,电影展现了李舜臣多次领军在作战海域里进行阵法演练,让整只舰队可以协调一致,能充分实施预先规划好的打击。是为勤练与法令。
最后,日本海军是几乎完全掉入李舜臣设计的“口袋阵”,被朝鲜水军团团围住,不仅拥挤混乱不堪,还无法躲避朝鲜水军充分有效的炮击,几乎是一边倒的被朝鲜水军打击。
实际闲山海战是整整打了一整天,而不是电影中可能最终就一阵火炮集中轰击定大局。最后几位日军主将是带着几只主舰拼命逃出重围才得以幸免。
今天,记录在朝鲜《李朝实录》和日本《日本外史》中《德川氏前记.丰臣氏中》,这场战役不过是寥寥数笔的文字。但如果回放当年的战场实景,应该是电影中展现的那样波澜壮阔、杀声震天.......
即便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可能无法对韩国英雄和战争的结果产生共鸣,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需要尊重李舜臣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和成就。
兵者,死地也。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任何轻视战争严肃性和残酷性的心态,最终可能都只能以自己的惨痛损失作为代价。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世界影坛有2个有趣现象:1是好莱坞很少拍朝鲜战争题材的影片,2是日本影视界也很少拍“文禄庆长之役”题材的影片;
偏偏这2场战争,都有我们华夏军队参与,这大概多少说明一些问题。
实际上,这2场战争,从军事实力上,对手都是非常强大的,并且都抱着更深的企图。
虽然万历朝鲜战争属于“明朝万历三大征”中的一个,也因此严重消耗了明朝的国立。(《明史》记载:“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 甚至是“三大征”中最费钱的一场。) 但总体而言,“三大征”都巩固了当时明朝的疆域安全,及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强大地位。
这2场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争,如果都任其发展而坐视不管,恐怕神州大地就不是1931年才会面临入侵了。
所以,该出手时要出手,才是江湖地位稳固需要的态度。
相对而言,回看强大实力的对手失利,也可以发现,“人和”始终都是影响战争的决定性要素之一。
在整个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军起初的势如破竹,主要是因为朝鲜对于战争毫无准备,并且军队实力和素质差的太多。当强大的明军出阵之后,日军就屡屡受挫。其中,除了对手实力强大外,整个日军将领界之间的不和也都是见诸史册的(尤其是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之间)。这些不和甚至一直延续到朝鲜战争结束后,德川与丰臣家族的最终夺权内战中。
而在朝鲜这里,其实针对李舜臣也发生过权争的问题。
由于日军知道李舜臣的厉害,自1593年开始就很少主动应对李舜臣带领的朝鲜水军。而1594-1595年,明朝和日本就朝鲜战争在议和过程中,因此双方也就比较少进行进一步战役。
但日本在此期间,就多次在朝鲜王廷中散播李舜臣私通日本,故意不出战的谣言。实际上,李舜臣在此期间,除了积极练兵外,也密切保持对日军的观察。但1957年,因为日军加藤清正在长门浦登陆,朝鲜王宣祖认为是李舜臣没有按自己要求做好预先拦截,为之震怒,认为李舜臣多次不听指挥,惯于欺君,轻慢朝廷。“武臣轻慢朝廷之习,不可不治。” 竟以“欺罔朝廷、纵贼不讨”的罪名在1957年2月将李舜臣逮捕下狱,并严刑拷打......
如果不是当时知中枢府事郑琢上了一道表文为李舜臣求情,他真的可能就死在牢里了......最终算是宣祖开恩,李舜臣免为一死,但还是把他贬为小兵身份。而他的老母也因为儿子入狱,忧虑成疾,不久逝世.......
而在他入狱期间,日军再次大举入侵朝鲜。而7月没有了李舜臣的朝鲜水军和日本水军在漆梁川大战,结果100多艘朝鲜战舰几乎全军覆没,包括其中大量的龟船......
到了这时候,宣祖才重新想起李舜臣的好来,重新起用他为统制使,再度带领朝鲜水军。而这时朝鲜水军只剩下12艘战舰,这也才有了《鸣梁海战》中,12艘战舰(其中还没有一艘龟船)大战100多艘日本战舰,还击毙日军重要将领的故事......
如果阅读这一部分历史,R君感觉与明末崇祯皇帝时期发生的事情如此相似.......只不过,当时朝鲜王朝运气比较好,还有大明王朝作为后盾,否则以宣祖这样昏庸的举动,单独面对日本,朝鲜半岛早就灭国了.......而崇祯就没有那么运气了,他不但要面对强大的满清,还要面对背后李自成的起义军,最终自挂景山时,不但不悔过自己如何自毁长城,灭了卢象升、袁崇焕这些栋梁之才,却还怨“诸臣误朕”.......
一场《闲山:龙的出现》,虽然作为战争电影,娱乐为主,但背后,又有多少值得思考的历史.......
最后,期待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露梁海战》,届时,就不光是朝鲜水军和日本水军了,而是大明水军、朝鲜水军和日本水军的决战了!
R君,2022年9月17日,于上海。
感谢阅读全文,如果觉得还行,点个“赞”和“在看”支持一下吧!谢谢啰!
财猫电影
兵无常势,水无定形
部分韩国电影影评:
94届奥斯卡专题影评:
-暗黑、诡异、奇幻、欺骗、谋杀......今年奥斯卡偏爱暗黑路线?
93届奥斯卡专题影评:
棒子国战争海战主旋律片。为了不被亡国,李舜臣带领棒子国海军,与联合了陆军一起进攻的胁坂安治率领的岛国舰队在闲山附近进行海战,最后击败倭贼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棒子国老师用具有铁龙头的龟甲船大破倭贼。但是倭贼发现龟甲船有它的弱点,比如铁龙头容易被卡住,不能快速离开,另外就是船的两翼比较薄弱,容易击破。倭贼派出探子对龟甲船进行侦查,拿到了龟甲船的图纸,并了解到了鹤形阵的排布。其实李舜臣早就安排工匠对龟甲船进行了改进。胁坂安治了解了龟甲船的构造后,就开始收缴一些和自己一样水军的船只,并联合陆军准备来一个水路夹攻,击破李舜臣的水军大营。李舜臣得到情报后,就联合陆地的义军,一起对抗倭贼。李舜臣在海战中,先是派出熟悉峡谷的三艘船引倭贼来战,但是胁坂安治没有动,他的边翼部队不知是计,追赶过来,结果在海峡内被歼灭。胁坂安治一直等到感觉陆地部队已经攻陷了棒子国要塞才开始出战,因为船速快,他们很快赶上了作为诱饵的船只,让李舜臣的鹤形阵成不了型。幸亏改进过的龟甲船及时杀到,冲散了倭贼的阵型。最后在倭贼的船只靠得足够近的时候,李舜臣把船队横了起来,形成屏障把倭贼一举歼灭。陆地上,义军也成功阻截了倭贼的进攻,棒子国一举挫败了倭贼的全面进攻,并取得了战争的主动。
最后的海战很是精彩,让人观之血脉喷张,特别是看到倭贼的嚣张气焰,把他们一举打败,真心很解气。当然最后棒子国的英雄举起了象征义气的旗帜才知道是棒子国的主旋律影片,有点用情过度了。不过打得倭贼嗷嗷乱叫,还是蛮解气的。龟甲船的改良还是不错,动了脑筋,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过那个降了李舜臣的倭贼有点莫名其妙,就因为看出李舜臣爱兵如子,不像胁坂安治为了胜利不顾人死活,有点太过了吧,感觉比较儿戏,就为这个事,杀自己人,成了义军?朴海日还是蛮稳的,就是脸有点僵硬,可能是为了反映李舜臣的,沉稳,运筹帷幄吧!
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是很提气的一场战争,我想在银幕上看到李如松、李如柏所率明军最后的神勇,想看到丰臣秀吉时代所谓将星如云的小西行长、藤堂高虎、九鬼嘉隆的狼狈溃败,想看到规模使用火炮的明军炮轰拿火枪穿竹甲的日寇……
可惜我们的导演编剧忙着穿越和胡编乱造历史剧,逼得我只能拿韩国的片子当历史片来看了。
李舜臣的几场局部战役被韩国无限拔高,甚至阻止了日寇天津登陆的企图,挽救了大明。这么任意打扮,熟悉历史的也就一笑了之,你怨不得别人,你自己不屑一顾,只能由着别人说呗!
彼时朝鲜的军制、武器基本和大明一致,语言文字也一致,韩国历史题材电影的服化道都比较认真,因此我也是当历史片来看,努力从韩国将领身上寻找中国历史印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又想起国师的《满江红》,你尊重历史,好好拍个岳家军抗金、十二道金牌召回、风波亭,弘扬爱国主义,不好吗?
听说花了不少预算,看来相当一部分花在了游戏美工上吗?类似无人机航拍海上百艘旗舰大战的时候,还蛮壮观的,挺有感觉。大致做到有点有面。不过应该历史的考证不多,所以细节就无法太细。不知道编剧尽力了没有,给男主将们的发挥空间挺小的感觉,常常就是凝重脸,沉静脸,坚毅脸,紧张脸,看起来没啥变化。当然作为一个剧,还是有不少小段很像舞台剧。比如那个女侍,咬掉牙毒以后流血昏迷几天,又可以送信又可以那啥了。期待有史学大牛,借此来科普一番。百艘战船,在500多年前,总司令怎么给各船长下命令,船长又怎么给每艘船的不同分工下不同的命令,这一个发,那边一个收,都挺有讲究吧。
还是那句话,输了避而不谈,赢了疯狂渲染…… 编剧竟能想到让一个倭寇心甘情愿为朝鲜倒戈?还美其名曰正义感召,看着那个头顶空旷的家伙,我是真的觉得羞愧,这可是历史啊,你要这么玩,就给米国的英雄主义一个熊样…… 还有那句:“明朝免于倭寇进犯,局势扭转。”哈哈,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之前偷文化,现在连功劳都偷,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究竟谁帮了谁,心里没点13数吗…… 李舜臣是一个伟大的将领,可惜了,被后世之人如此描绘……
总结:胁坂安治想模仿武田信玄(三方原之战),却一不小心模仿了武田胜赖(长篠之战)……电影肯定有夸大和艺术加工的地方,比如胁坂安治能夺了加藤嘉明和藤堂高虎的船就离谱。其次就是韩国人给自己脸上贴金太多,如果不懂历史的,会以为真是朝鲜保护了大明(乌鸡鲅鱼)。日本战国爱好者可以看看,图一乐。
朴海日的李舜臣太文气了,还是崔岷植的好些。不如《鸣梁海战》,虽然拍摄难度很大,但是确实差点意思。整体看下来比较乱,不如《灰猎犬号》
我看韩国的古装战争片,历史题材,基本是把中国的历史想象投射到了朝鲜身上,因为中国缺少这种电影,朝鲜半岛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的附庸国,你要说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或者各种拿得出手的典故,我们有数不尽可以拍的故事,他朝鲜半岛能有啥可拍的?属于“大明朝一个小拇指就能摁碎”的类型,我们要是能中规中矩拍一部这样的商业片样板戏,票房一定会很高
前面一直觉得还行没有太出格,无非就是李舜臣李亿祺李云龙鱼永潭等人借助高速机动无线电通信人力战列舰诱敌摆了鹤翼阵给胁坂安治的肉搏舰队一锅端,元均在捣乱。最后说闲山一战李舜臣保卫了大明我绷不住了。不得不说,拍好历史电影真的是篡改历史的上好手段,我国恐怕得等下个朝代了。
引蛇出洞,伸缩鳖头,海上长城;抗日神片《鸣梁海战》前传,整体观感也差不多,头一小时策略间谍戏没啥营养,正义之战的说辞和那个反水倭寇兵实在有点莫名其妙了,但最后四五十分钟的海战真心挺爽
令人鸡血沸腾的《梁鸣海战》的前传《闲山:龙的出现》,在演技音乐摄影氛围道具特效等等(不差钱)加持下的爆款主旋律(伪历史/票房爆款)大片的正确(傲娇)打开方式。在李·人气·孔明·纳尔逊·帅·蛋定·全罗道左水使·舜臣的鹤翼阵瞬移T阵头的终极奥秘 +“新·哈尔滨张谦蛋”统领下的龟甲船plus版自带万岁冲锋、排队枪毙、威风八面连续激发秘奥义的联合暴击之下,阵斩欲率领安宅船+铁甲船舰队入侵大明朝北直隶天津、熬过了“大阪夏之阵”之后活到了宽永年间的“贱岳七本枪”之一的胁坂安治(这厮活了73岁)。黑田官兵卫、加藤嘉明、九鬼嘉隆、藤堂高虎组团打酱油。海战桥段还是拍得不错的。
熟悉的演员们穿上古装,最帅的竟然是玉泽演和金香起。朴海日上次大战柳承龙,这次是卞约汉。特效太差,海战很假。
最后一箭朴海日最终兵器弓复刻。有点无语的是海战为了制造氛围简直是搞成回合制了……敌军开炮的时候个个都只会瞪大迷茫的眼睛,不像来打仗的像来观战的😂 卞约汉的表演很令人惊喜。
导演太爱卞约汉,一度忘了这是讲李舜臣的电影
精彩
卞老师演的胁阪才是主角吧,有一说一,场面弄得可以
一次团级的海战被拍成中途岛
这片下面的讨论串诠释了什么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带点儿国恨家仇是没法get这部电影。。。反正我是没觉得这兵法有多厉害。大场面战争片中国拍的多了,这部还不如很多中国电影。。。
李舜臣的存在感甚至不如那个变节的倭寇,场面活也挺一般
韩国电影现在真是制作精良
适合韩国战狼们意淫抗日大捷时食用
既是前傳也是續集,時間拉回鳴梁海戰前5年,李瞬臣從崔岷植換成朴海日,脇坂安治從趙鎮雄換成卞約翰,比起首集的淺顯易懂,從絕望中殺出重圍的熱血,續集在時間軸往前回溯的情況下,無法再套用首集淺顯易懂的拍法,因此前80分鐘有非常詳盡地局勢描寫以及作戰謀略,海戰場面維持首集的高水準,比起首集幾乎無任何謀略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續集的海戰更像是脇坂與李瞬臣的心理戰。朴海日版的李瞬臣猶如諸葛孔明般,海戰謀略高明,心理戰也打的相當精彩,攻城既是守城,化攻為守,化守為攻,人海戰也許打不贏,但是心理戰或許能一網打盡。比起首集的淺顯易懂高娛樂,續集更像一部紮實的劇情片,各方面都交代的很完善,但是對於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可能會有點沉悶。撇開朴海日氣場不如崔岷植,娛樂度不如首集乾脆這點,個人倒覺得它是不輸首集的海戰大片
莫非是诸葛亮托梦。
6.7/10 虽然制作精良的海战场面, 令这部商业作品拥有了一些可观之处。 但本片的诸多失误, 让这场海战成为一把解放叙事枷锁的钥匙, 而非推动作品登上更高一层台阶的助推剂。 漫长的堆积过程中, 演员蹩脚的发音, 角色单薄的形象, 情节空洞的内核...诸多失误让这一过程沦为了诸多参战人员登台亮相的秀场, 丝毫未有战争时期一触即发的紧张感和精彩的头脑风暴。 更为可惜之处, 在于如此漫长的堆积, 只换来一场双线叙事下不够精彩的海战。 对主人公的神化以及大量特写, 更令这场制作精良的海战, 观赏性未达应有的水准。 作为影史票房冠军作品的制作人, 竟犯下因人物和故事实存而忽略剧本完成度的失误, 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