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只是看看
人类真是只是一种依靠感情才能活的真实的动物
一旦某些人失去了自我所能依靠的感情寄托
生活中的一切皆有可能变成虚幻
meanwhile city也许真的有时候会存在我们的臆想之中
当感情遭受了缺失或者背叛
谁又能够保证自己不对逝去的抱有留恋呢?
sally和meanwhile city的出现,只是变相填补他们内心的空洞
这个空洞有时会越来越大,有时会助人看清事实
沟通和关怀,总是治愈伤口的不二法门
Emilia成功走出了阴影,因为她有勇气,再尝试过极端方式以后,才
知道原来和她母亲之间最缺乏的只是沟通而已
david走不出meanwhile city,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和自我的毁灭
善解人意的sally终于从milo的幻影中消失,milo终于能够看清世界和遇见自己真的想要遇见的人,最后的那一瞥,说不定是另一个爱情故事的开始。
整部片子好像笼罩在时刻阴霾的伦敦的雾天,总像暴雨之前会让人烦闷,凄洌的颜色和诡异的眼神,总是体现着浮躁和不安。可是,毕竟人有能动性,改变,也是我们所需求的。走出去,拥抱自己爱的人,珍惜那可能难以维系的感情。
2 ) 富兰克林(Franklyn)的影评
电影一开头,一座非现实的城市展现在观众眼前,说真此时我真的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一部经典电影的影子,因为这种气氛,这种感觉都与《V字仇杀组》、《移魂都市》相当,这种另类都市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感觉。
只可惜接下来就剧情非常混乱,导演把一个在幻想都市中的人和三个现实人的生活来回交际,说真,这种交错的叙述角度在一般电影中会经常用到,然而一般只是用两个人物的角度,最多三个,要不就显得很混乱了,本剧也因此而显得混乱。而且这种做并没有增加一丝紧张感,只觉得电影进程很拖拉。
最后是本剧的内涵问题。导演想表现的应该就是一种陈述现代都市人孤独的感觉,他把(以下剧透)David,也就是幻想都市中的富兰克林描述成是在众生迷惑中唯一坚持自己方向的人,(因为他曾经说过人们只有在迷失了自己才会去信仰宗教),但是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却只是他人眼中的精神病。出发点很好,但拍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同,而且也只是讲述一种很普遍的都市人感觉,也没作出个解释或者结果。或许有人说,是你自己庸俗看不明这种高深的戏吧?但我只想说,高深的戏自然不太容易看得明白,但不是不太容易看得明白的戏都是高深的戏。曾经有人教导写小说时就需要尽量忽悠读者,因为普通人(平均智力水平)都喜欢被忽悠,喜欢去相信一些他们根本不明白的东西,喜欢去吹嘘一些他们根本不了解的事情。这世界并不是有很多人有大声说自己不明白一样事情的勇气,更多的是他们会编织许许多多理由去说服他人以为他们明白那样事物,他们是聪明的。
也许就是这个缘故,这部电影在豆瓣中的评分竟然很高,也也许那就是为什吗那部《老无所依》被很多人(我只是指那些不懂装懂的人)捧为经典。
我要说这部《富兰克林》只是一部伪曲高和寡,当然,我还是很不明白那个女大学生的艺术行为。
3 ) 四个人的救赎《Franklyn》
看了这么多电影,啥也没留下,有时候想码字,但是懒。
好吧,今天写个《富兰克林》。
隐约听说过这部电影,今天在PPLIVE上看到了,看一看简介,好像还可以,平行世界,多线情节,是我的菜。
看了五分钟,看起来,多线情节是必然的,平行世界就打了个问号。哥特风格的meanwhile city,就是另一个平行的伦敦,这太过虚幻了,而且充满了David的内心独白以及……搞不清楚在讲些什么鬼东西,我不是搞哲学的,了解不了导演到底在讲什么,不过我想,大概是无政府主义的一种强烈表达。
Milo长得还行,有点像稍微畸形版的暮光之城男猪脚。大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Milo的青梅竹马小女友现身之后,居然是Emilia。那很明显,平行世界,儿时玩伴都是导演的把戏。简单一点说,两个精神分裂病人和一个自杀行为艺术家的电影。
剧本,剧本放第一位,导演就是编剧,还不错,四个本来没有交集的人,因为Franklyn这座公寓而产生了交错,特别是Milo和Emilia的最后一幕,还是很有意味的。
下一个,导演,这类电影看多了,感觉味道不是很重,老兄想表达的不多,两个,一个是讽刺了现实社会的强权统治和人民的愚昧,表现在乌托邦式的meanwhile city以及脆弱的宗教信仰;第二个,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不过万幸的是最后各得其所,表现在四位主角最后的救赎。
画面,大概他想当华超斯基兄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姐弟了,汗),不过估计经费不够,不精致,乌烟瘴气的meanwhile city和Matrix差几个档次,颜色都还没上好呢就拿出来忽悠人了。
剪接,有点乱,90分钟给这位老兄估计不太够,四条线索切来切去的,有些地方很生硬。印象中《记忆碎片》都没这么碎,不过记不清了,什么时候去挖个坟看看。还有就是电影的最后除了把神明一般的扫地大叔强调得很好,还缺少一些的回闪画面。
最后必须要说,Peter太可怜了,女儿和儿子相继离世,居然最后都没交代一下,最弱的一条线了。
没了,就这些。
哦还有,David演过《撞车》,好像演一个菜鸟警察,可以看一下,好片。
4 ) 差点放弃掉的好片子
前半个小时让人很郁闷 差点放弃掉。。坚持看下去后才看到导演所希望表达的东西
让人想静下来再慢慢回味一遍的片子
5 ) 虚拟世界
看名字,还以为是一部传记片。
三个人物,三段故事。
围绕一个主题,心灵残缺的人如果在自己的世界里构筑安全的城堡。
幻象、保护自己、对抗世界。
如David失去妹妹,虚拟了一个Meanwhile City试图向父亲复仇;
如Milo每次受伤后,imaginary friend就会出现缓解他的伤痛;
而Emilia一再企图自杀,和镜头中的自己对话。
For every soul of this deluded population who believed in fate's comic clockwork, they neglect to see the wear and tear beneath the surface, the teeth that grind into the cogs, the damage that fate causes so many in its selfish journey towards just one favourable consequence.
最后,大家在Franklyn公寓有了交集。
混沌的变得清晰,彼此交融,相互理解。
至少沉闷中看到希望。
6 ) 奇妙电影——拖地大叔是解读迷宫的钥匙
这是一部关于迷失和救赎的电影。
四个剧中人都因自己家庭的变故而给心灵造成程度不同的创伤。
David因自己的妹妹突然被杀而陷入迷狂,臆想出一个充满罪恶的Meanwhile city,在那个时空他是一个蒙面侠客,誓要找出名为“孤独者”的仇人。当然,他在那个酷酷的哥特世界里所作所为的一切其实不过是他在伦敦城里的横冲直撞而已。倒霉的总被他打的寻人中心的厨子、被他干掉的警察都成为他的配角,他最终把寻找他的父亲设计成了“孤独者”,要杀而后快。
Milo这个小伙外表看着没事,就是小时父亲死后失去情感依托,于是幻想出一个儿时玩伴Sally,未婚妻临到要结婚时突然不辞而别一下刺激了他,于是旧病复发,总对着空气说话——和他的Sally谈恋爱。
艺术女青年Emilia活在父亲出走的阴影里,而母亲在这件事上的冷处理让她和母亲关系恶化,她玩“自杀秀”故意刺激母亲,其实是在生死之间徘徊想寻找自己的身份。
David父子,Milo与Emilia,终于被召集在Franklyn公寓,今晚要和宿命做一了断。
说“被召集”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自称生命侦探的无时不在的拖地大叔的旨意,说他是“天使在人间”也没什么问题。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四只迷路的羔羊和他这个引路的人的故事。
稍微细看一下电影,你会发现大叔与每一位局内人的见面都是一种“接引”。在地下室康乐中心,Milo追踪Sally而至,大叔对Milo说,今天你见不到她。那哪天能见到呢?我们后来知道,Milo挨了一枪子那天,他的虚幻的Sally走了,而真实的Emilia来了,那就是他余生获得救赎的一刻。
同样也适用于Emilia,在医院里大叔和Emilia促膝谈心,刚自杀未遂的Emilia当然对这个糟老头没啥好脸色,但天使又说话了,他说,你的死不仅仅是你的家庭、你的朋友和那些被你抛在身后的人们,还关于那些你还没遇到的人。这就是说,你先别急着死,你死了我给你安排的Milo找谁“邂逅”去?等等先!
(注意在Franklyn公寓高潮戏之前大叔有个拿方糖摆十字架的镜头,而这时Sally就出现在他的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上帝的旨意让Sally(也就是Emilia)去和Milo“邂逅”了。)
这两位是可搭救的。但到了David这,似乎天使不好使了。有个重要前提是,David得病的起因是因为家里人死了,而出现疯狂举动,老父亲说女儿死那是上帝的旨意,儿子疯也是上帝的旨意,父亲认命的态度进一步刺激了他,父亲把自己说服了但儿子受不了。于是David认为伦敦城已经是一个被黑暗宗教统治的妖魔都市,他变身为不信仰任何宗教的大侠,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反上帝的。
于是,拖地大叔在他的世界里从未出现,他俩从未过过话,不是一路人。
于是,老父亲拿着儿子的照片在小教堂里询问拖地大叔时,大叔摇头说我没见过这个人,不知道。意思是你儿子没戏,我救不回来。
再于是,老父亲去寻人中心打听时,服务人员Terry把David的照片贴上墙后,镜头一转,老父亲却看不到他儿子的照片在何处,这个故意的穿帮也是在暗示儿子最终的结局。
还有,老父亲从警察局离开后,背景里有个拿卖洗衣机牌子在看书的人,个人怀疑也是大叔在人间显灵。因为他手中的牌子是个十字架,他默默看着寻儿的老父亲远去,意思是远离上帝的灵魂注定得不到救赎。
当David自行了断灰飞烟灭时,大叔顿了一下,许是心中叹息一声;而当Emilia与Milo经过洗礼在雨中喜相逢时,大叔已功德圆满乘风归去,向上帝汇报去也。
老父亲的结局有点凄凉,毕竟看着儿子死去。影片也没交代他什么,四条线就这条弱些。
信上帝者得救,不信者消亡,导演看来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把人家精心编织好的、交织着现实与幻想的魔方拆开,其实是很煞风景的事。希望不会令人生厌。
这类...搞不来啊.好像不够完美
如果能坚持啃完“无意识铺垫”的前三十分钟,你会发现这是部不错的电影
119 电影的后半部分感觉不错 前面却不太好 会让人望而却步。。。
怨念。。。我是怎么看完的啊。。。
一件事就能改变人的一生,有的人从此就生活在了自己的幻想世界中。
这个电影真的很新锐,花小钱但高素质
喜欢自杀秀和最后的相遇~
想在再想这部电影,感觉其实是文艺片的意味大于科幻片的……Ryan虽然依旧美的不可方物,不过这个角色带来的戾气大大的冲散了这点。
天使其实都是糟老头。你所经历均是魔方中的一块,时候未到而已。
拍电影玩形式玩到这种地步,真的有够无聊
最后公寓一场戏,一下子觉得前面漫长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天使化作拖地大叔出现,引导冥冥之中注定的相遇。
现在电影是不是非要搞个悬疑的噱头?其实这个电影就是那种各线故事平行又交错的故事~好好的拍不也挺好吗?非得弄成个悬疑惊悚片,叫人看了4/3还是摸不着头脑?何苦来?何必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病------对于孩子,父亲就是他们的世界
很深邃的一部电影,在结尾的时候才稍许看懂,通过平行的两个世界,四个人物,向我们诠释了在人痛苦时的三种表现
欧美人爱心理片儿有点儿多 都是神经病。
幸好看了2遍,否则差点把一诸多小细节都值得回味且四条线索清晰的片给打成2星= =!片子剪的不错,没一个多余的镜头和一点拖沓的感觉;另外导演编剧功利不俗,结尾不仅给人感觉释放了所有之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和困惑,而且还感到心中一丝彻骨的暖意,适合一个人静下心细细品味
和Mulholland Dr.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既然重点是人性,却是刻画最弱的环节,以至于给人不过三个神经病的感觉.不过依然是不错的片,在这样浮躁的年代.
又是平行叙事,又是最后交叉在一起,又是一部以精神病做噱头故弄玄虚的电影;高中时看过宣传片,今天看过全片后感觉被深深的欺骗了!
开头的复杂程度超过了《高斯福庄园》,然而结尾一切揭晓后的快感要少很多,这就是多线索缠绕的难度了。扫地的老头儿的线索没看明白,也许还有惊喜?关于故事最想说的是,哪怕是在自己的弄出来的幻境里,那还是要往前走,那就还有走出去的希望。
For someone,it's the end, for someone is the begining,for me, it's just the middle of story...